1. Cloud Studio 插件开发总结

    历时一个多月的插件比赛即将在1月1日进入投票环节,开发了4个插件后也打算歇一歇了,趁此也总结一下。总结会分为下面这几部分,先写如何找到 Idea 如何开发一个插件 如何快速的找到 Idea 关于设计一个插件的思考 流水账篇(随着时间推移) 抓耳挠腮 刚开始是在朋友圈看到有这么个活动,好奇点开了,哇,奖品很丰富啊,所以跃跃欲试。当即想出了一个打开文件的插件 idea,写到了一半,摸索到了原来有快捷键可以唤出这个功能,于是第一个插件就夭折了。 后面的一个多礼拜一直在思考该开发什么功能的插件,我把关注点放在了效率上面,既然是代码编辑器,那么提高效率是第一位的,也就没有考虑【娱乐分类】这一类方向。 对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自己开发的插件最终会有人用,没有实际意义的插件不值得浪费时间。 确定方向 -> 模仿 后面我看到了其他人写的一些插件后,再加上前面一个礼拜的思索,此时一下子Idea跳出来很多,但为了兼顾比赛截止时间和自己的业余情况,先挑了一个【模板预设】的插件,其实这个功能在 WebStorm 上就原生支持,我想一个IDE的强大无非会走向人们口中的【重型IDE】靠拢的,只不过 Sublime 和 VsCode 仅保留了基础功能,其他的交给了扩展去自行实现。 其实按照这个思路下去的话,包括从 VsCode 上去找一些功能就可以开发出很多插件。 完善功能 刚开始的两周出现了几个插件类似的功能,于是有人在群里吐槽,功能重复,抄袭。后者反而得到的评分比“原创”的高。 抛开这个比赛而言,一个插件仅仅是做到了能用是不够的,一定要向【好用】去前进,让人用了后觉得非你不可才算是合格了,如果能给使用者一些惊喜(不是 antd 圣诞惊喜),那就是从 良–优秀 更近一步了,所以越是做到后面,越是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磨一些功能,否拿到奖品反而是其次。 专一或是全家桶 看遍插件市场,有的插件功能单一,有的插件企图一劳永逸。 在开发 Q-Npm 这个插件的时候,我的想法是,如果一个插件的功能够【小】,那么它所能做的事情反而要【多】 举个栗子: Q-Npm 有查询和安装 Npm 依赖的功能,同时能接收 Npm 官方 Blog 最新博文的功能,另一款插件只有 Npm 依赖检测、升级、删除的功能。 在 Npm…

  2. 对症下药

    最近大组在做性能优化相关的事情,但是在季度 Review 的时候,还是被老大狠狠的批了一波。   场景如下: 这个季度做了性能优化,巴拉巴拉一堆,webpack 相关,资源,加载相关,一系列优化,最终结果 onload 时间没有变化… 老大问: 那为什么没有变化? 回答: … 核心就是,我们看似做了A、B、C各种优化行为,但是问题不见得被解决了,或者说问题看似被解决了,但是效率却很低。   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说到性能优化,我们脑子了立马就有各种解决方案了,又是上 HTTP2,又是懒加载,资源合并,但却忽略了分析的过程,到底是什么引起了页面加载慢?   类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是有可能这人心脏有问题,所以才引起了这些并发症,治标不治本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吧。   另外一点就是,可能大家都想让其他人觉的自己是很牛逼的,表现出自己的技术很牛逼,所以都在竭尽全力的去深挖一些技术细节,偏离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但是这或许也反映了一种现状,想要晋升,你总得有点看似高大上的东西拿得出手,不明才觉厉嘛。   但是在工作中解决问题才是第一的,如果连问题都没有解决,即便那些看似牛逼的技术,对你来说也没什么用。   明白问题是什么再去解决问题,问题是什么,这是很关键的点,抛开这个去解决问题无异于南辕北辙。

  3. 互联网让人无处可藏

    中午看了一部电影,名叫【解除好友2:暗网】,可以说是比较真实的惊悚片了,离我们的生活很贴近。 找人 在影片中,通过社交网络+照片信息查找地理位置或者建筑物推导就可以定位一个人的位置,如果黑入公共摄像头进行比对,八九不离十就可以找到一个人。 嫁祸 通过截取视频语音拼接;录制部分片段【断章取义式的做法】,PS 图像处理   想想就觉的毛骨悚然,我算了一下,按照现在互联网各种实名制的规定,以及大天朝各种系统的BUG丛生,我们就是一个透明人。虽然我一直在尽力避免个人信息的泄漏,但是你无法保证第三方系统不被攻破。新浪微博、腾讯微信、QQ,淘宝,只要你在国内 BAT 的某个系统上注册过,又录入了身份信息,脱你裤子绝不拖泥带水。   影片还算比较实际的了,没有说黑入了 Facebook 之类的,但第三方应用留有我们的身份信息,真心有点慌,总是过一段时间就出现某某库被拖了,谁谁家的用户信息被泄漏。 我甚至在想要不要注销一些应用的账号,比如新浪微博,APP打开的频次现在也少的可怜。   其实最优解,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别的我们也掌控不了。你说的越多,别人就越了解你,正所谓祸从口出,不是没有道理的,带有主观情绪观点的言论,都会提高你被别人区分打标的风险。   实际上任何一家有大规模用户群体的公司内部都会有用户规则的系统,用来区分用户属性,贴上标签,做精准推送和营销。